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想远离原生家庭,有时候却感到难过?

网友问:

回家后,感觉父母的爱是若有若无的,像一根鱼线,轻轻柔柔地挂在身上,一挣扎却束缚得人疼痛难忍。他们会关心我、照顾我,也会贬低我,总提起别人家的孩子,会让我去做家务,与此同时弟弟躺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却从来不被认同,但我却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为什么想要远离原生家庭,有时候却感到难过?

咨询师答:

父母凭个人经验积累和对祖辈认同形成的教养方式,如果没有经过觉察,就极可能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例如,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为了摆脱这种隐形操控,孩子可能产生远离原生家庭的冲动和/或幻想。

孩子感觉父母的爱若有若无,经常说明父母不能完全涵容孩子的情绪,对待孩子的方式因随情绪波动而变化,这就导致孩子有时相信父母爱孩子,有时感觉父母更爱他们自己。

例如,当发生意见分歧时,父母可能固执己见,回击、说教孩子,或者被动攻击(冷战、自怨自艾等)孩子。

在以羞耻感为中心的家庭中,父母极可能忍不住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言辞间多少会有贬低成分,他们往往在维护自己面子、自尊的同时,损伤了孩子的自尊。

在那些穷怕了或节俭惯了的家庭中,父母极可能经常聚焦于金钱和收入,言辞中充斥着对金钱的焦虑、渴望和消费的提醒,仿佛完全不在乎人生其他意义,孩子就可能感觉父母很俗,想通过其他路径探索人生意义。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经常不经意间流露出或者毫不掩饰对子女的区别对待,有时严重地重男轻女,这让那个感到被忽视的孩子最难以释怀且难以处理爱恨,孩子经常强烈感到:“爸爸、妈妈爱我,可是更爱弟弟/哥哥/姐姐/妹妹!”“说他们不爱我,对他们不公平”“说他们有多爱我,对我不公平!”

然而,我们又明确体验到父母确实有爱我们的部分,爱得任劳任怨,爱得不得其法,似乎又情有可原。我们对他们亦有一份感恩和内疚,同时可能不能完全消除对未知和孤独的恐惧,这都是我们依恋他们的根源。

以上都可能让我们想要离开原生家庭,又为有这个想法而感到难过。

——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