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时无法言说,难以表达,是非常常见的体验。既包含有生理反应的影响,也含有心理反应的影响。
在生理方面,悲伤时喉咙肌肉紧张、呼吸变浅,造成说话困难;哭泣时,大脑的过度换气反应也会暂时抑制语言能力。
尤其是在强烈的情绪下,大脑中负责情绪的杏仁核会抑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因此当情绪强度过高时,我们真的会找不到词来表达,强烈的悲伤或痛苦会降低人组织语言的能力,表现为语速减慢、用词简单,甚至沉默。
在心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情绪的超载,自体的破碎感难以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或者复原。
2. 内在机制自动启动自我保护系统,以避免二次受到伤害。表达脆弱本身就需要承担被评判的风险,当人处于脆弱状态时,潜意识可能会认为"沉默比冒险更安全"。
3. 断片感,有时难过的根源尚未被自己完全理解或者接受,此时如果突然被需要进行表达,可能就真的会什么也说不出来。
想要面对自己的难以开口,首先需要理解与接受自己的难以开口,允许自己的不解释、不说话,等待自己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后再进行回应。
有时候,那些无法说出口的难过,需要的或许不是即刻的语言表达,而是一个允许它存在的安全空间。有些情绪像深海的鱼,浮到水面时已经改变了形态,语言只能捕捉它们的影子,而非全貌。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