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下意识反驳别人?背后的心理机制

网友问: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抛出一个何种观点,我似乎都会下意识去反驳,或者思考反驳的可能性。

当我抛出观点时,也同样经常遭到并没有什么思考就脱口而出的反驳。这些反驳其实并非恶意,更像是一种早已习惯多年的本能反应,涉及到人性更深层次的东西。

为什么人总是下意识反驳别人?好像「反驳别人」比「认同别人」要容易得多?

咨询师答:

如果在不专注、不思考,仅是下意识的情况下,“反驳别人”确实会比“认同别人”更容易些,这种行为源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思维惰性以及社会互动中的心理博弈,而非单纯的语言对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反驳常常体现出心理防御机制的触发。当他人观点威胁到我们自身已有的认知体系时,大脑会激活防御机制,通过反驳维护认知的稳定性,避免因观点冲突产生的焦虑感。

以及对我们自身全能自恋的维护,反驳行为来源于对完美自我形象的维护,通过否定他人来消除对自身全能感的威胁,心理学称之为自恋性暴怒的前置防御。

反驳行为还受我们内在心理需求的驱动。长期缺乏认同的个体通过反驳获取关注,以获得存在感的确认。

反驳行为还具有情绪表达的功能,将对表达方式的抵触转化为观点进行反驳,以缓解自身所体验到的不适情绪。

同时,反驳行为具有权力博弈的作用,通过语言对抗重建心理优势地位,控制对话主导权的隐性需求。

综上所述,反驳行为虽然容易让关系处于紧张对立的状态,但反驳行为所具有的功能性是重要的,只有理解与接纳了这种心理机制的价值所在,我们才能更好地选择何时跟随、何时超越这种本能。

真正的认知成熟不在于永不反驳,而在于能够自主选择适合的回应方式。

——刘老师

电话 在线咨询 地址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