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方都是教师,子女为何多半有性格缺陷?

咨询师答:

就我了解的情况而言,没有任何实证研究支持父母双方都为教师,他们的子女多半有性格缺陷(人格病理),故而,我倾向于相信这是一种刻板印象。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心理学规律评估教师职业可能带来子女人格病理的风险。

如果父母生硬地将教师角色带入家庭,过度强调规则、批评或说教,那么就丧失了父母应有的情感包容。父母在家里依然当老师,孩子依然当学生,家庭就变成教室,双方的角色和功能都可能变得混乱。

例如,教师的总体功能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总体功能是充当孩子的心灵港湾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家长严重忽略了父母的功能而刻意发挥教师功能,就极可能演变成严苛说教,孩子就可能感觉喘不过气来,没有一刹安生,这将引起严重的亲子冲突,长期以往极可能造成孩子人格病理。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教师,那就意味着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工作相对稳定,且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他们可能过度认同应试教育的价值而忽略了局限性。

他们更了解教育竞争机制,便可能对子女学业表现有过高期待,忽视兴趣和多元发展,甚至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这可能使孩子把自我价值感绑定于成绩。

如果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就极可能受过高等教育,一方面高等教育可能强化了他们的智性自恋,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一方面他们可能把孩子当作自体的延伸,形成“我的孩子必须优秀”的信念,希望孩子像他们一样成为应试教育的胜利者且和个人的荣辱联结起来。

他们可能最害怕他人说诸如此类的话:“你是教师,自家的孩子咋就变成学渣呢?”反观,他们的学生可能在学业上极为优秀,这令他们羡慕和刺痛,他们就可能不知不觉中转变成对自己孩子的指责和严苛。

最后,我们也不要忘了,父母双方都是教师,亦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美好资源,例如,家庭文化资本充足,易培养阅读习惯、思辨能力;通常重视品德教育,孩子道德感和规则意识强;父母熟悉教育系统,能有效支持孩子应对学业挑战等。

总之,孩子性格缺陷的形成更多和遗传、环境和父母这个人有关,而和他们的职业没有必然联系。

——袁老师

电话 在线咨询 地址 首页